湘东区排上镇人大牢牢把握“四个机关”的定位和要求,抓好人大自身建设,完善阵地建设、搭建履职平台,扎实推动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推动镇人大工作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切实以高效能履职助推高质量发展。
抓好培训学习,同心同向提升质效
镇人大坚持以代表为主体,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不断强化人大自身建设。采取岗位学习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学习业务知识与解读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学习法,组织代表以《代表法》《监督法》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辅导,实现了代表学习、培训和教育活动“三到位”。依托“江西数字人大”代表履职服务管理平台,建立数字化履职档案,突出提交建议、参加活动、学习培训、联系群众等考核重点,实现积分量化。与此同时积极宣传镇人大代表学习、力行的优秀事迹,扩大镇人大的影响力,《流动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的探索与思考》研究课题获得江西省人大理论课题的三等奖。
抓实阵地建设,创新创优推进特色实践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与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是了解民意、汇聚民智、反映民声的重要平台。镇人大创新建设湘东区首个流动人大代表联络站——南繁制种流动代表联络站。探索“1+N”工作机制,立足一个流动人大代表联络站,通过约访、走访、主题议事会等N种模式联系选民群众,实现代表全覆盖、联系群众全天候、解决问题全方位;每月开展人大代表接待日活动,按照每次1名人大代表负责接待,将所有进站代表接待选民时间进行安排;对于选民反映的问题,登记后由联络站整理提交镇人大研究后分级分类转交政府及其他部门办理,并负责督促问题解决。流动人大代表联络站的建设,不仅让代表“沉下去”,提升“南繁制种代表”的履职效能,更是将民声“带回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走出了一条具有湘东特色、田间气息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路子。
抓细服务保障,有力有效发挥代表作用
镇人大不断完善机制、拓展内涵,努力为代表履职创造更好条件。深入拓展“两个联系”。把乡贤、致富带头人、困难群众作为代表每月走访的重点对象,为代表统一制作连心卡和民情日记,根据各级党委工作重点,动态安排活动内容,及时调整活动进度,保证了活动有载体有抓手。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建立“政府领办、人大监督、代表参与”办理督办机制,完善转交、承办、督办、答复、反馈、评价等全流程闭环管理。共收集处理人大代表反映的社情民意10件次;接待人大代表和群众来访14人次,转交、办理信访件3件次,办结率100%。优化履职服务保障。镇人大打破区域界线,根据代表专业和工作岗位,将代表编入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事业、民主法治等相应代表组,建立专人对口联系代表制度,组织代表参与各类监督活动,向选区报告履职情况,接受履职评议,有效激发代表服务群众积极性。(李初军、谢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