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是湘东区腊市镇撕不掉的标签。这个因煤而兴的工矿重镇,曾深陷“生态赤字”的泥潭。然而,一场由镇人大主导、代表冲锋在前的生态保卫战,正让这片土地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绿色革命”,一幅“绿富美”的振兴画卷在青山绿水间铺展。
监督利剑斩“沉疴”
“以前煤灰漫天,路边草木都裹着厚厚的‘泥衣’,真是‘白褂子进,黑褂子出,一脚泥巴一脚坑’。”回忆起昔日的景象,湘东区人大代表刘学军依然印象深刻。他话锋一转,脸上泛起笑容:“你再看看现在!山青了,树绿了,空气都带着甜味儿。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人大的持续监督啊!”
面对群众对改善环境的强烈呼声,腊市镇人大毅然扛起监督重担。代表们深入一线,倾听民声,将关停落后煤矿、整治污染源、修复生态的迫切要求,转化为一份份沉甸甸的议案建议。从2016年镇十七届人代会将“改善生态环境”列为重点议案全程督办,到2022年将冬瓜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票决为镇级民生实事项目,再到2025年推动智慧农场打造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范本的议案,人大监督的链条不断延伸。
从发现问题、推动决策,到跟踪落实、评估成效的每一个环节,镇人大的监督“探头”始终聚焦在生态文明建设上。
代表破冰闯“绿”途
生态转型,是场硬仗,需要领头雁率先振翅。腊市镇人大不仅做“监督者”,更当好“引路人”,激励代表勇当绿色转型先锋。
“人大代表,不能只动嘴皮子!要以实际行动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难也得闯!”区人大代表、江西富盛食品负责人赖茶生语气铿锵。他的企业,正是这场“绿色逆袭”的鲜活注脚。
富盛食品的前身,是一家效益不错的洗煤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声中,赖茶生毅然挥别“黑色”老路,带领企业艰难转身,一头扎进绿色食品加工的新蓝海。如今,轰鸣的洗煤设备已悄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食品生产线。这家浴火重生的企业,成了腊市产业转型的闪亮“新名片”。赖茶生的成功,点燃了更多人的绿色梦想。镇人大搭建平台,组织代表交流取经,汇聚起产业升级的澎湃合力。
生态甜果润万家
深秋时节,千亩脐橙基地果香四溢,金黄的纽荷尔脐橙、葡萄柚压弯枝头。这醉人景象背后,是人大代表们踏破铁鞋的奔走。他们探索出“国有公司+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腊市模式”,拧紧利益链,织就共富网,带动周边9个行政村入股。
当前,基地效益看得见,年产超200斤/株,稳稳托起全区101户脱贫户的生活。每个入股村年增收5万元,新增15个“家门口”的公益岗。随着2023年京东农场开园,物联网精准种管,“产地直发”高效物流,销售收入猛冲至150万元,2024年剑指400万大关!
“荒山结金果,才算真本事!”人大代表彭裕财轻抚橙树,笑容里满是自豪。如今,金兰柚垂枝、杨梅漫山红……千亩“摇钱树”连缀成海。昔日的黄土坡,被代表和乡亲们的汗水浇灌成了润泽万家的“甜蜜银行”。“环境美了,腰包鼓了,日子更有奔头了!”腊市百姓的心声,正是生态红利最动人的回响。
腊市镇的蝶变密码,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代表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汗水诠释使命,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更锻造了金山银山,奏响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腊市新乐章。人大的力量,正持续为这幅生机勃勃的画卷,泼洒最鲜亮的绿色!(腊市镇人大陈丽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