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人大概览 工作动态 监督工作 代表风采 乡镇人大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市人大网
乡镇人大网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乡镇人大>老关镇人大:庭院巧手织富路 代表架起就业桥

老关镇人大:庭院巧手织富路 代表架起就业桥

发布时间:2025-06-13    浏览次数:261次

在农家小院中,指尖翻飞处,一根根绣针正悄然编织着致富的希望,刺绣、假发配件加工、玩具制作等特色手工业已深深扎根于乡村庭院,一份份稳定的订单飞入寻常百姓家,庭院经济正成为乡村就业增收的新引擎。这背后,离不开湘东区老关镇人大代表们深入调研、精准建言与持续监督的有力推动。

面对农村留守劳动力“增收无门路、技能难施展”的困境,代表们深入调研,足迹遍布村舍田间,他们敏锐地发现,传统农闲时节大量劳动力闲置,而手工业加工操作灵活、技术门槛适中,为村民居家就业提供可能,传统手工业若能与现代就业服务精准对接,农家院落便可变身为致富车间。于是代表们提议,挖掘、整合本地人力资源,重点发展庭院手工业,将就业服务精准延伸到村民“家门口”。

在人大代表的持续关注和监督推动下,镇村联手谋划,优化营商环境,引进假发配件加工坊、儿童玩具加工厂等各种手工业企业,鼓励采用灵活用工的方式在村内闲置厂房开设分厂,或租用民房设置加工点。这类加工点技术门槛适宜、工时灵活,特别契合农村留守妇女和弱劳力人群的实际需求,王大妈在自家小院里边干活边说:“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孩子要照顾,一直都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现在家门口就办起了厂,按件计酬,守家带娃也能月月有进账。”同时,人大代表积极协调推动,在“就业之家”站点或村民家中开设“流动课堂”,围绕各类加工品等需求开设就业技能培训,广泛惠及未就业村民。

小庭院大民生,“庭院经济”带来的点点星火,不仅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更点亮了乡村的活力。为确保这一惠民模式行稳致远,人大代表们持续发挥监督职能,定期走访加工点和各村“5+2就业之家”,收集村民关于技能提升、订单稳定性、结算时效等方面的意见并及时反馈,充分展现了人大代表的桥梁纽带与监督保障作用。

当人大代表的履职足迹深深印在乡村沃土,当“就业之家”的服务网络牢牢扎根于农家院落,曾经沉寂的方寸庭院被赋予了蓬勃的生机。一针一线,织就的是村民稳稳的幸福;一院一景,绘出的正是共同富裕路上最温暖的底色。(老关镇人大易云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