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人大概览 工作动态 监督工作 代表风采 乡镇人大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市人大网
乡镇人大网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乡镇人大>老关镇人大:盘活闲置村部 托起“家门口就业”梦

老关镇人大:盘活闲置村部 托起“家门口就业”梦

发布时间:2025-07-10    浏览次数:350次

七月的湘东区老关镇渡口村,阳光穿过老杉树的枝叶,在青砖灰瓦的老村部院墙上投下斑驳光影。开工当天,这座沉寂了14年的老建筑里,建筑配件碰撞的脆响与村民的讨论声交织成热闹的交响,上百名村民涌进院子,这是镇人大今年“就业帮扶攻坚行动”的首个落地项目。

几个月前,老关镇人大将“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 列为年度重点监督议题,组织镇人大代表成立专项调研组,在渡口村开展了驻点调研。代表们白天走访闲置校舍、废弃厂房,晚上在村民家中开“夜谈会”,37份调研笔记里密密麻麻记着村民的诉求:“想在家门口挣钱”“没技术,复杂的活儿干不了”“要能照顾老人孩子”。看到闲置14年的老村部,代表们在调研报告里提出“闲置资产活化+简单工种引入”的建议,经镇人大会议审议通过后,立即成立项目推进专班。

专班里的代表们各显神通: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代表负责筛选适合农村劳动力的简单工种,跑各大手工艺品厂,最终锁定技术门槛低的发卡组装;熟悉政策的代表对接上级相关部门,积极争取帮扶资金;擅长沟通的代表多次赴义乌,带着老村部改造方案和村民就业意愿表与厂商洽谈,光是视频会议就开了11次。镇人大还专门组织村民代表座谈会,投票选定“手工加工点”的运营模式,确保项目符合村民期待。

步入改造后的渡口村手工艺品集中加工点,靠窗的位置,20岁的大学生兰姿茜正跟着57岁的村民朱奶奶学做发卡。朱奶奶是镇人大代表挨家挨户动员来的,她现在不仅自己做,还主动当起了“老师傅”。“镇人大的小文代表特意来我家三次,说这活儿适合咱老年人,时间灵活还能挣钱。”

43岁的宝妈郭冬霞坐在门口的工作台前,手边放着镇人大发放的《简单工种技能手册》。“上次镇人代会上,我作为村民代表提了‘增设家门口就业点’的建议,没想到几个月就成真了。”她麻利地组装着发卡,“代表们还帮我们跟厂商谈了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她指了指墙上的意见箱,“有啥想法随时提,代表们每周四来收集,上次我说中午想回家做饭,他们就跟老板商量调整了休息时间。”

加工点负责人对镇人大的工作赞不绝口:“本来担心农村加工点管理难,结果代表们帮我们制定了《简单工序操作规范》,还组织村民签了质量承诺书。现在每天能收到10多万个合格发卡,比预期的还好!”

夕阳西下时,镇人大代表们开始了例行的“下班调研”,在加工点挨个询问村民需求。老村部的铃铛响起来,像是在回应院子里的欢声笑语——这里不仅是加工点,更是镇人大践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生动写照,简单的发卡组装工序里,藏着人大代表们对民生的深深牵挂。(老关镇人大陈群供稿)